为了进一步加强系内的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氛围,4月11日下午,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工程系在崇真楼南楼A4033会议室召开了青年博士教师科研例会,副院长魏雄、系主任叶鹏出席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委员王帮超主持,软件工程系全体青年教师和2022级学生代表参加会议。
柳正利老师作了题为“基于计算树逻辑的跨界服务目标冲突检测”的报告,该成果发表在软件工程领域顶级期刊Journal of Systems and Software(CCF B类期刊,中国科学院二区)。跨界服务作为一种新型服务模式,得到了产业界的极大关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借助跨界融合实现业务的扩展。本研究从多个视角提出了一种价值驱动的跨界服务建模方法,主要研究思路如下:(1)通过开展一项工业调研,探索目前跨界服务产业界在开展跨界服务需求工程时面临的问题;(2)根据调研的结论,分析跨界场景的特点,利用模型抽象和映射等手段,抽取核心建模元素,并归纳建模元素间的关联关系,构造跨界服务需求元模型;(3)在工业调研的引导下,在需求元模型的基础上,探索跨界服务的价值和目标融合机制。
柳正利老师作报告
朱飞老师作了题为“A Security-Enhanced Certificateless Conditional Privacy-Preserving Authentication Scheme for 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的报告,该成果发表在智能交通领域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IEEE TITS,中国科学院一区Top,IF 9.551)。作为智能交通系统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车载网利用物联网技术来感知和收集交通相关信息以提高交通安全与效率,改变用户驾驶体验。然而,通过提出具体的签名伪造攻击,该研究认为当前的研究工作不适合在真实的车载网环境中部署。为此,该研究为车载网提出了一个新的具有条件隐私保护性质的无证书聚合签名方案。该方案1)利用无证书密码体制减少传统公钥密码体制与基于身份密码体制中的证书管理与密钥托管的代价;2)利用椭圆曲线密码体制减少计算代价,使得车辆只需执行少量标量乘法即可执行签名操作;3)利用预先向TA注册的假名实现车辆的条件匿名性。安全性证明、理论比较与实验评估表明了该设计的实用性。
朱飞老师作报告
王帮超老师作了题为“科研素养植入课堂内容的软件工程专业研究生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报告,该成果获得了第19届中欧软件工程教育国际研讨会(The 19th China-Europ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Education,简称CEISEE)最佳论文奖(Best Paper Award),并被推荐到中国计算机学会(CCF)计算领域高质量科技T2类期刊《计算机教育》发表。该研究以《软件工程》《高级软件工程》和《软件开发方法论》等课程为试点,在2021、2022级研究生近三个学期的课程中,通过采用以面向科研能力培养为驱动的教学改革,在教学内容中植入《软件工程研究导论》《系统文献综述》《软件工程实验过程》《软件工程实验数据分析与解释》《论文撰写与返修经验》以及“国际学术会议参会经验”等科研素养训练专题,让超过200位研究生同学受益。
王帮超老师作报告
魏雄副院长对软工系青年博士教师科研例会的三场报告进行了逐一点评,对老师们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的成绩进行了肯定。他指出,通过这种形式了解青年博士教师在教科研方面的研究进展,增进了他们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帮助他们快速成长。
魏院长点评本次科研例会
叶主任总结本次科研例会
最后,叶鹏主任对本次例会进行了总结,并指出,邀请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现场指导青年博士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是学院党建与业务融合的具体要求。本次例会的每一场报告结束后,师生们都能踊跃发言提问,此次活动为软件工程系的师生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术交流机会,拓展了师生们的视野和思路。后期,软件工程系会将青年博士科研例会坚持下去,并逐步与学生培养(本科生导师制)、基金项目申报、学科竞赛孵化等工作相结合,以“样板党支部”的建设为契机,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现软件工程专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