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在武汉纺织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党委书记晏伟和副院长彭涛带领下,“智绘红图”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湖北红安开展红色研学活动。通过实地探访革命遗址、观看红色剧目、瞻仰将军故居等形式,实践团成员深入学习了红安精神,感悟革命先辈的信仰力量。
实践团首站抵达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馆内六个主题展厅完整呈现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历程,263名烈士的生平事迹通过图文、实物和多媒体技术生动展示。成员们在锈迹斑斑的步枪、《黄麻起义作战手稿》等文物前驻足良久,泛黄的烈士名录引得成员汪子涵感慨:“每个名字背后都是鲜活的生命,他们用热血铸就了今天的和平。”
下午,实践团转赴七里坪镇将军红教育基地,观看大型实景剧《红安永远红》。该剧以戴氏兄弟革命故事为主线,通过120名演员的倾情演绎,再现了红安人民“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的壮烈历史。剧中“戴大哥”高举红旗高呼“红安永远红”的场景,令成员孙艺文潸然泪下。演出尾声,全体演员与观众合唱《歌唱祖国》,骄阳下红旗飞扬,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30分钟的演出,让我读懂了红安为何能走出223位将军。”成员李维一在笔记中写道,“这片土地上的每一句口号、每一面红旗,都镌刻着‘九死不悔’的忠诚。”
随后,实践团走进开国将军秦基伟故居。白墙灰瓦的院落内,斑驳的农具、简朴的生活用品,无声诉说着将军的农家出身;展柜中陈列的勋章、手稿则记录了他“一生征战,半生戍边”的戎马生涯。成员王浚哲凝视将军事迹展板时表示:“从农家子弟到国防部长,秦将军用一生诠释了何为‘朴诚勇毅’。”
活动尾声,实践团探访了素有“鄂豫皖苏区第一街”之称的长胜街。青石板路上,18处革命遗址串联起土地革命时期的峥嵘岁月。成员们聆听“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的民谣,在革命供销社旧址前讨论苏区经济建设的智慧。街边商铺中,以黄麻起义为原型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让红色记忆以现代方式延续。
今日红色研学活动后,实践团召开分享会。指导老师易凡总结道:“红安之行不仅是一次历史回溯,更是一场触及灵魂的思政课。”成员们表示,将把“万众一心、紧跟党走”的红安精神融入专业学习,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红色文化传播。据悉,该团队后续将制作红色网站、开发将军故事知识图谱,以科技之力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